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是怎样提出?
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治兴替。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建中国同盟会,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领导进行了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闸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二百六十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很快失败。说明中国资产阶级无力担负反帝反封建任务。这个任务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政党的肩上。
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江泽民是这样概括的:“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都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
江泽民在上述一大段话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了四次。
“中华民族复兴”这样的概念,可以说是从孙中山“振兴中华”演变而来的,中华民族复兴”这个概念大约流行于20世纪30—40年代,是伴随着“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形成和社会化运行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在国民党蒋介石形式上统一全国后,尤其是九·一八之后,就有不少人提出。1932年5月,以张君励为国社党(后改名为民社党),创办“再生”杂志,明确把“中华民族复兴”作为办刊宗旨。提出较为系统的复兴方案。张君励认为“复兴民族”在当时“极重要”。不过张君励的“中华民族”概念中,有汉族优越倾向,而且主要体现在学术文化方面。蒋介石也迅速而自觉地抓住“中华民族复兴”这一时代主题,并且以唯一可靠领导者自居。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李大钊可能是民国初年“中华民族复兴”概念最早自觉的导引人之一。他讲“中华民族之复活”,“复活”与“复兴”,用词不同,意思无大差别。
十五大以后,当年十一月,江泽民访问美国。十一月一日,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说:“中国作为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应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人民所以要进行百年不掘不挠的斗争,所以要实行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变革……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一个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一个崭新概念首次提出。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提出,在21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把这个目标作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须经过的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可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概念,是从十五大以后人类历史进入千年之交,新世纪之交和进入以后,对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在二十一世纪应当实现的历史任务的“从历史的高度思考”中作出的一个新的表达。它与孙中山的“振兴中华”既相衔接又有发展。即把“振兴中华”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说,要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它就成为我们时代的最强音。
二为什么是复兴?
复兴的意思是什么,原来是繁荣的,但衰落了,要重新振兴繁荣昌盛。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在汉代、唐代和清代。汉代有文景之治,唐代有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清代有康乾盛世。盛唐时代,中国是什么样子?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长安是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唐极盛时,有1573县。最大疆域,北至里海,贝加尔湖,日本海,南至云南、广西、越南北部,编户人口5288万,实际人口可能是7000万。人均700斤粮食,达到相当20世纪中国改革开放时的水平。“夜户不闭”和“几致刑措”,表明社会祥和,治理良好。人们精心创造生活,尽情享受生活。诗歌画塑乐舞服饰华丽,无不为中国历史之最。尤其是独步天下的豪迈、开放、自尊、自信的心态,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盛唐对当时世界有很大的吸引力,上百个国家的使者、商人、僧人和学生,沿丝绸之路来交流学习。唐朝前期以繁荣昌盛著称于世,唐人作为中国人的美好形象,誉满四海。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上,曾经创造出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光辉的科技成就,并将这种领先地位一直保持到十五世纪。根据西方经济学家的估计,乾隆十年(1750年),中国的工业产值是法国的8.2倍,英国的17.3倍。18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GDP的32.4%,欧洲占26.6%,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超过美国今日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国外还有研究指出,1800年,欧洲人均收入为198美元,其中英国和法国在150美元到200美元之间,而中国人均改入为210美元。因此,至少在19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人均收入是全世界最高的,中国是当时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
中国在世纪经济地位的下降,是鸦片战争之后,鸦片战争之后的半个世纪内,中国占GDP的份额,从1/3急速下降到1/50,西方控制中国的主权,掌握中国最主要的工业资源,到1900年,中国煤矿工业的50%,生铁生产的95%,都控制在外国资本家手中。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国一直没有能够振兴起来。
我国现在的GDP是世界第二,在最近几十年内赶上和超美是迟早的事。当然经济实力只是一个方面,文化力、外交力、政治力、国际影响力,国防力,也要跟上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重新回到中国曾经有过的世界领先地位,到那时中国将取代美国领跑世界,将会是一个“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胡锦涛语)。
当我们祖国再经过若干年之后,我们赶上并超过美国领跑世界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真正到来
工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国防现代化 科学技术现代化
新四化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间:十八大报告已经指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这本书一共写了三个篇章,一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二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三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三怎样实现复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清晰可见的路线图,则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画出来的,他为中华民族复兴设计了三步走战略。
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实现后,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新三步走的战略,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复兴后是什么样子呢,收入将有实质性的巨大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人民将过上可以跟世界上先进国家媲美的舒适生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全面落实,人权得到尊重和保障,环境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完成,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昆山5有。那时候,中国是那么的美丽,就是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作为一名公交行业工作者,我们也要实现公交梦而努力奋斗。
首先要爱公交。公交是我们的家,公交靠大家。在座的大部分同志应该说不会再有大的工作单位的变动,都要依靠公交这个大家生存与发展。每一名公交人,应具有热爱交通的这份感情,热爱自己的岗位,才会主动承担起本职岗位赋予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才能怀着一颗真实的心,真心实意地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尤其是中层干部作人员,更应该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去干工作,才能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其次要树立大局意识。要树立公交是一盘棋的思想,每一个人都是棋盘上的棋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公交大局,要提高站位,服务大局,有时甚至要牺牲本部门利益来统筹公交发展大局,部门之间更要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帮衬,要补短、补软、补缺,不推诿、不扯皮,将服务、管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意识扎根于心中,扎根于细节、扎根于平常,紧紧围绕沈总的大局布署,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在推进工作中碰到些问题,可以一同商讨解决,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
最后要树立服务意识。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说服务是党的要求,是自上而下的要求。公交本身就是服务行业,特性决定了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百姓的工作要求,这是公交行业的内在要求。在管理中,服务与相统一的,管理体现服务,服务寓于管理之中,服务上级求政策,服务同级求支持,服务下级求执行。一级服务一级,相互服务,这是公交的发展要求服务是发展所需,是民心所盼,贵在真抓实干,贵在坚持不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