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2年,在世界历史的标尺上,中国发生了什么?
这是一个巨变的十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城镇化率过半、覆盖13亿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中国已站上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巨变的背后是未变的国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依旧在世界百名左右、城乡差异巨大、资源环境压力犹在……人口众多、基础薄弱、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大与小、快与慢、强与弱、富与穷--仿佛一枚硬币的两面,这就是真实的中国。
十年时间很长,但也很短。经济社会在变,中国的基本国情没变;形势环境在变,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使命没变。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11月14日在北京召开。
在这全国喜迎十八大的氛围中,昆山公交需要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在2002-2012这十年间昆山公交又走过了一个什么样的历程。
2004年:为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开通了火车站至巴城软件园的公交118路,同时延伸了城区8条公交线路的运营线路,延长了公交线路的运行时间。这一年,公司的“昆山公交网”也正式开通。通过这一平台,大量公交信息得到实时发布,公交服务信息得到及时、快速传递,大大方便了广大市民,提升服务效能。
2006年:公交优先发展被列为市人大一号议案和市政府一号实事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公交事业得到较快发展,行业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社会效益明显,全市公交发展水平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领先地位。2006年12月28日,新客运中心正式启用。2008年11月另一客运枢纽----昆山汽车客运北站也开工建设。与此同时,其他各项硬件设施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公交车辆全部安装GPS监控调度系统和车载摄像系统],推广刷卡乘车,并还将全部安装车载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提高公交安全技防能力。
2007年至今:公司进行了改革,从营运机制入手,逐步实现“变承包经营为公车公营,变承包核算为实收决算,变乘务员为服务员”的“三变”目标。公交事业的公益性逐渐回归。
在完善市域公交大循环的基础上,公司大力完善区镇区域公交工程,先后在陆家、张浦、周市、巴城等镇开通了区域公交。目前,全市所有区、镇都开通了区域公交。全市157个行政村,实现了公交100%的通达。
机制改革后,公司推出便民服务中心,同时为老人、儿童、残疾人与军警提供了免费或优惠的乘车服务。开通了“空乘式”公交线路,引导公交行业的服务提升。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值此十八大召开的重要时机,昆山公交又该怎样前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呢。
昆山公交的战略目标是发展现代化高效公共交通体系,让更多的人享受出行便捷。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市民的乘车需求,大力发展快速、绿色公交,形成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系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高效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公交社会分担率,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公共交通的快捷与方便。
为此,昆山公交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第一, 硬件。
1.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扶持以及强化路权优先政策
2.提高公交车辆数,新辟、加密、延时公交线路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重公交场站、枢纽站的建设
4.合理布局公交线网,提高多层次、多元化公交出行服务
第二, 软件。
1.强化管理,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严格管理,奖罚分明、令行禁止。
2.加强企业宣传与社会沟通,解决问题、消除成见、提升形象。
3.加快人才引进,强化管理层。
4.提高管理人员与驾乘人员素质,做好服务工作。
|